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

封村記事:恢復為田的水中央



圖/文:Camel
時間:2018年5月1日
.
不再開放的八煙聚落,
水中央也恢復為農田,
遊客還是常常闖入,
爭執糾紛依然常有,
今早收到居民傳來照片,
希望能幫忙更新公告,
.
這裡已經沒有開放,
不需要再前往打擾,
還給居民寧靜生活。



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高厝記事:山裡有個認路姐





.
這幾年,高厝聚落活化工作,一直用很謹慎的步調往前,透過經營培力和共識凝聚的工作,讓住民對土地有了情感,願意投注心力去經營,當理念紮根了,住民也逐漸的從配合式的參與,走向理念的再生產、再發酵;慢慢找到自己適合的路。



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

封村記事:衝撞


圖/文:Camel
紀錄時間:2017.2.20

在判定自家前面的私路是既成道路後,
警局要求封村居民拆除聚落入口的障礙物,
老人家們只好把封鎖線後移到自家門口前,
幾位八九十歲的老人家在一旁守著,
順倒也封了聚落內部的穿越小道。
.
不知何方引導的媒體開始報導:

聚落封路判定屬違法,依法需拆除路障。」
內文一樣在強調聚落美好的風景,
讓不知情的人們誤以為聚落已經可以參觀,
報導也少有提到,
開放的僅僅是一條通到居民家門前的"死路"。
死路之外仍然封閉、也無法穿越。
.
白跑一趟的遊客火氣可想而知,
現場的衝撞也慢慢多了。

也許這就是目的吧,
讓更多的遊客來到現場被阻擋後衝突,
當封村的居民身心俱疲時,也就不用再談了。
.
那天,我剛好在現場,
老太太跑來叫我們幫忙擋住要從旁溜進來的遊客,
兩個年輕女人從田裡邊闖了進來,

另一個居民也趕緊靠過來跟他們說這裡沒有開放,
也解釋了原因和想法,
.
在前面的女人一臉不削、滿臉怒火。
一下推說進來又沒看到牌子寫不能進來,
一下說前方有個遊客中心說可以進來,

一下抱怨搭了兩小時的車子這不是浪費她們時間?
一下說:「我就是要過去你們能拿我們怎麼樣?」
一下假裝不懂中文,一下講英文,一下講德文之類的….
.
僵持不下,大夥也收起客氣的態度,

只好以那我們也只好報警處理作為結論,
氣氛頗僵,
兩位女人眼見無法強渡,也只好默默離開。

.
這就是在現場20分鐘內就碰到的狀況,
可以想像每天在裡面會看到多少嘴臉。
.

補充一點:
在當地沒有開放共識前,不要前往,以免白跑一趟,
目前,在封村期間,
當地居民沒有接受任何團體預約,也沒有開放散客進入。
因為當地對經營還沒有共識,在網頁訊息上難免讓人一頭霧水,
各方網頁與媒體訊息還是需要多加求證。
2017.2.20留

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

封村記事 - 強迫




圖/文:Camel
紀錄時間:2017.1.22

封村接近三個月,
雖然村裡清悠多了,
但是兩派居民的爭執也沒停過,
這條大概五十米長,兩米五寬,
只通到居民家門口的私有地道路,
究竟能不能封起來?
也是外界關心的點,
.
僵持不下,一籌莫展,
反封村派跟政府提出的既成道路認定,
(正確說法應是道路通行年限認定)
又帶來新的衝擊,
這個動作藉政府的力量和媒體的引導,

播報八煙美景又回來了,
既成道路依法不得封路,
要求封村居民開放家園觀光。
也讓一些村裡暫得寧靜的老人家在得知消息後,
氣的整晚輾轉難眠。
.
不管既成道路認定結果為何,
在沒取得宗親共識的狀況下,
強迫開放聚落參觀也絕不是地方之福,
也只可能讓之後這裡的衝突轉而更極端,
讓這裡只剩下破壞這條路了。
.
我想,
聚落的美不只是一張風景畫,
還有住在裡面的人和他們的喜怒哀樂,
和住民們對家園生活的那種認同情感,
若少了對這些的關心,
不顧住在當地居民的情緒,

對那些矛盾衝突視而不見,
只想在那些表象的水田裡走踏拍照,
呈現出來的景色作品都有幾分空洞,
不過是一幅風景畫的再模擬,
和自以為的桃花源詩歌吟唱,
還有我們外人侵門踏戶的觀光施暴而已。
.
相關新聞:http://m.ltn.com.tw/news/local/paper/1073204

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

封村記事 - 直到大家都忘了八煙時


圖/文:Camel
紀錄時間:2017.1.10

封村第二月,晴天雨天,村裡老人家們還是輪流站崗,謝絕站在門口的遊客進入,這麼多年來沒看過,居民這麼投入社區工作,在雨中,老人說這樣清悠清悠的很好阿;問老人要封到什麼時候,她說最好是,到了大家都忘了八煙時。

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

無題


圖/文:Camel
紀錄時間:八煙 2010年

無論之後如何,這裡依然還是會有蛙鳴和鳥叫,一樣會有坐在樹下聊天的農人,但身為外地人,倒不一定需要存在,不知道這裡能不能回到開發前的單純與快樂,或是改頭換面成為另一種風貌,只希望他們能擁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家。這幾年,在這裡學習到的事物,可以說受用無窮,這也是深深投入其中的人才能體會的;在這之前,讓我悄悄感激這麼多年在這裡遇到的每一位前輩、住民、夥伴和長官們 。


















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八煙封村記事 - 請把八煙還給八煙


圖/文:Camel
時間:2016年11月14日

封村第三日,對於聚落開放與否的激烈爭吵已經沒有,現場剩下幾位宗親輪流站崗,告訴不知情的遊客這裡已不再開放,只願回歸寧靜生活。

在這裡好幾年,無論是否支持觀光,很少看到村裡有這麼多當地人出面管聚落的問題,過去兩年和居民們討論聚落管制之類的事,想站出來管理的居民不多,但這次封村的動作,倒是一呼百應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這一年,聚落在發展方向上,雖然有很多不一樣的意見,但在社區事務上,原本在山村會議裡以老一輩居民為主的支支吾吾會議,到最近幾次在場都是特別請假來開會的二三代居民,為自己家長輩發聲,也表述了對家園發展的看法與理念。

過去這裡被一些外來單位形容成一盤散沙,但是在這次的行動卻是一次次座談的累積,可以看到各戶居民的分工合作,串聯運作,慢慢凝聚成一股力量,一起面對村子裡的問題,不再讓外人代言。過去外界只能看到聚落行銷的聲音,這次全國都看到當地居民面對這些發展的複雜心情。

雖然封村造成了宗族間感情上的傷痕,媒體的拍攝更強化了那種畫面,但在這次行動後,這個山村內部的言路似乎也更暢通,各方的意見也終於有人願意坐下來聽了,在居民提出「請把八煙還給八煙」的聲音下,對未來社區的整合也許是必經的過程吧。

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

封村之前



圖/文:Camel
時間:2016年11月13日

年輕一輩的居民回憶著孩提時候,她從聚落入口,騎著三輪車一路滑到底,不小心掉進水田裡的回憶,那時候這裡還有純樸山村的感覺;如今,面對觀光的人潮,小村子變成景區,生活環境和私領域完全破壞,讓不靠遊客生活的居民難以再忍受下去。

如果大家沒辦法一起合作管理遊客,那干脆把村子圍一圍封起來算了」這想法在一年多前,開始有居民議起這事,聚落裡的土地全數為私有地,面對假日數千名的訪客,要封起來謝絕參觀,或是圍起來管控人數收費,都是可行,畢竟沒有道理自己家有義務要開放給路人。

但是村裡人都很善良,遊客進來走走也不會太計較,家族間彼此都有親戚關係,有人跟遊客做點生意,也不會想擋人財路,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這麼做,頂多在家門口插個禁止遊客的牌子,或是田邊築個籬笆減少干擾。

除了土地屬於私有外,這裡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共業,聚落土地大多是宗族共同持有,在祖先時期一同開墾務農,在傳給後代時,也只是口頭分配哪一塊地由哪一大房管理;在保有原來的生活時,所有的居民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住民也保持著祖先傳下來的默契生活著,彼此也少有糾紛。今日,除了留在當地務農的幾戶人家,二代居民及各房地主多外出打拼,也有正常的工作,對老家發展觀光沒有興趣。

當各路生態復育或產業發展團體進駐時,也是帶著好意想給地方一些新的活水,但如一位居民面對這幾年的亂象所講的:「他們總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,強壓在我們這裡」,那些成功的生態村畫面好像帶給村裡復興了,但真的是每位村民要的嗎?這些方案又是適合當地的嗎?居民原本就有一些家族間的糾葛,在搞不清楚當地的人際網路、價值觀念和居民習性下,觀光帶來的人潮和利益也讓一切的平衡慢慢的被打破了,而外來的環團則沉浸在媒體宣傳下成功的喜悅中,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 (或說處理的十分粗糙)。

媒體宣傳過頭,遊客的數量過多,後來老農連扛個農作物進田裡都要避開滿路的遊客,剛栽下的新苗過了一下午已剩一堆腳印在土上,面對大量遊客的凝視,原有的農村生活早已不見。聚落裡也多了一兩戶居民搭起攤子賣些小吃,烤香腸、炸地瓜,油煙什麼的當然不可避免。當然,遊客一多,必有白癡,擅闖居民房子的、農田的、隨意亂丟垃圾的,隨意停車的,甚至跑到人家農寮裡大便的遊客都有,偶爾也有些遊客和居民的衝突場面。

 不是沒想過要整合全村管制遊客(什麼司馬庫斯模式、社頂部落模式…都有議過)。宗親們也開始在當地協會、我們和國家公園的邀請下,在一年前商議了好幾次的聚落遊客管制的事,在幾次會議中,對於管制辦法,遊客動線、經營模式、收入分配,都有不同方案的規劃;但確實是不好處理,金錢早已經進來了,住民們對土地的使用和感情有著極大不同的思維,彼此又有或多或少的糾紛心節,讓每個方案都沒有交集。

最後,來協調的里辦公室、國家公園等政府單位也只能在公地上放流動廁所,在道路畫設紅線和聲明牌減少遊客更嚴重的干擾。


2016年4月份聚落會議


發展停滯不前,也不能說只是某一方的問題,聚落裡最美的一塊水田「水中央」,在這一年四月由負責管理的居民開始跟遊客收入場費30元,讓好的環境可以繼續維持下去,如果遊客因此減少了,事前也跟聚落裡的各戶長輩打個招呼,甚至將營餘分配給各戶老人表示心意,當地居民反彈也許還不至於那麼大。

在事前沒有好好溝通的情況下,收費之後的遊客不但沒有變少,還成倍數成長,不少遊客不想付錢,開始在聚落各處亂竄,一位老農講我不怨嘆他賺錢,但我不想要遊客來糟蹋我的田,他賺錢,我們整天在揀垃圾」,在一切都沒有改善的情況下,四月才先有了部份路段封路的動作,阻擋一些遊客。

當大批的遊客讓水中央帶來收入,也彰顯了當地土地共業的問題,用土地收錢讓原有的默契消失了,在一次會議中,一位地主就表示「祖先給你田是用來務農的,不是用來收錢的」,祖先傳承土地給下一代,也是在對土地有相同的態度下以口頭約定使用權,如果今天用地收取租金,頂多也只是以這塊地農產品收入為價格,也不太會有人講話,但如果這塊田的收入太多,造成污染又是全村承擔,勢必引起反彈。

最近一次聚落會議中,反對私自收費的二代居民跟收費居民表達了立場,收費的田產土地,村裡宗族都有持分,多數地主反對個人圍起來收錢,兩派僵持不下。


在內部衝突和遊客越來越多的干擾下,11月,反對觀光的居民們,在聚落的入口掛起來謝絕訪客的紅布條,謝絕一切訪客進入,希望聚落能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,讓聚落有機會重新再出發。



相關新聞連節: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3/2103234






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

休養生息


圖/文:Camel
時間:2016年11月10日


媒體的渲染和行銷,讓遊客湧進八煙,
原本純樸的農村生活和環境已經慢慢遠離,
兩片謝絕遊客的牌子插在聚落的幾處角落,
傳達著聚落居民的無耐和衝突,
遊者大多不予理會的照常進入,
人們只在意裡面是否有景可以看,
覺得有來這裡就是對地方最好的支持,
也顯現不要這樣發展的居民們最無力的抗議。


這裡都是我家的地,難道我就不能不想要遊客進來嗎?」年輕一輩的居民回家無助的問著。「錢都他們在收,但凌遲到我們,我也不想分那些錢」老一輩的居民悶悶不樂的說著。


面對只想好好生活的聲音,在觀光宣傳中被壓下來了,在社造經驗的功勞歌頌中被忽略了,時間一久,這些聲音甚至被說成只想分錢的刁民。這一兩年的溝通,各種的發展方案來回交涉,卻在聚落居民原有的複雜情緒與衝突中也顯得無能為力。


一知半解的旁人總會說大家為何不坐下來談談?”我來教你們一個聚落的利益分配方案如何?”、"一起收門票不就好了?",我們已聽過太多。我只知道,溝通還會繼續,磨合需要時間,聚落需要休養生息,外人們搞不清楚的話不要插手太多,更不要去隨意評論哪一方的對錯。

在沒有經營共識,沒有做生意的一方又被遊客干擾到忍無可忍的狀況下,這幾天多位地主決定把村子封了,主張他們在土地的私有權,謝絕訪客參觀,到了某個時間點,也許,兩方猛然一醒,對話才能再次開始。

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

回歸平靜


八煙聚落的某段農路封住了,老農用最單純的方式,告訴大家這是他的家,不知情的遊客們見路被擋著,對著門裡面咒罵,他家人只好把土地所有權和警察局電話掛在門上面;一些關心這裡的單位想用錢請他開門,說要來振興這裡。他在村子外頭工作的兒孫們,回到老家陪伴,只希望讓這裡回歸平靜,能像以前一樣自在的生活,對於這幾年這裡的推動方式,他們並不認同,也只想說:「請把八煙還給八煙,讓我們過平靜的生活吧」
在路擋住之前,假日的湧入聚落的遊客們


田是老人家一輩子工作的所有,有著難以解釋的感情,他只希望有一塊乾淨的土地、自在的生活場所;沒有了生活,又如何談生態與生產呢?也許,這一切要如何解決,也只有住民們能自己決定吧。

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

【2015 高厝生態米】耕地

高厝聚落水田

圖/文:Camel
紀錄時間:2015年

今年,八煙地區生產的稻米,
統一以「高厝生態米」的名稱對外,

產地包含「高厝聚落」「八煙聚落」兩處的水田,
到時候會標在米包裝上面的卡片上。
為了讓拿到米的朋友更清楚一點,
我們標出了如文中的照片所示的位置,
米就是從這幾塊田跑出來的,
由我們默默認養照顧了三年,
生態環境非常良好。

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

雜談:自己生產一碗飯


圖:Ching Yu
文:Camel
紀錄時間:2015年8月


住在都市,
我的食物似乎都是從冰箱裡長出來的,
生活碰到的,總是整潔乾淨的瓜菜,
去殼又包裝精美的米糧,
活在農產品供應鏈的最末端,
產地對我們這種人來說,
一直是個很陌生的概念,